> 文章列表 > “何妨丝管送飞鸿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何妨丝管送飞鸿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何妨丝管送飞鸿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何妨丝管送飞鸿”出自宋代孙应时的《陪间荆州九日登高晏示坐中呈二帅》。

“何妨丝管送飞鸿”全诗

《陪间荆州九日登高晏示坐中呈二帅》

宋代 孙应时

龙山东畔细腰宫,荆蜀元戎一笑同。

正复楼台看戏马,何妨丝管送飞鸿。

红萸黄菊年华里,落木长江晚思中。

下客无才敌嘲弄,聊须整帽向西风。

《陪间荆州九日登高晏示坐中呈二帅》孙应时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陪间荆州九日登高晏示坐中呈二帅》是宋代孙应时的一首诗词。这首诗描绘了作者与两位将领一同登高游览的景象,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享受和对友情的赞美。

诗词的中文译文如下:

龙山东畔细腰宫,

荆蜀元戎一笑同。

正复楼台看戏马,

何妨丝管送飞鸿。

红萸黄菊年华里,

落木长江晚思中。

下客无才敌嘲弄,

聊须整帽向西风。

诗意:

这首诗以荆州的景色为背景,描绘了作者与两位将领一同登高游览的情景。诗中的\"龙山东畔细腰宫\"指的是龙山东侧的美丽宫殿,\"荆蜀元戎一笑同\"表达了与将领们欢乐的心情相通。\"正复楼台看戏马\"描绘了楼台上观赏戏马的情景,\"何妨丝管送飞鸿\"则表达了诗人对音乐的喜爱和将领们一同欣赏的愉悦。

诗词赏析:

这首诗词以描绘景色和情感交融为主题,通过描写荆州的美景和将领们的愉快心情,展现了诗人对友情和快乐时光的珍视。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,如\"红萸黄菊年华里\"和\"落木长江晚思中\",将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融入到诗的情感表达中。诗的最后两句\"下客无才敌嘲弄,聊须整帽向西风\"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谦逊和对批评的淡然处之的态度,同时也表现出对逆境的坦然和对未来的积极向往。

这首诗词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,展现了作者对友情和美好时光的赞美与珍视。同时,诗中也蕴含了对自我和未来的积极态度,使人们在阅读时感受到一种深深的思索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