> 文章列表 > “正要雨时须不雨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正要雨时须不雨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正要雨时须不雨”的出处是哪里

“正要雨时须不雨”出自宋代邵雍的《悯旱》。

“正要雨时须不雨”全诗

《悯旱》

宋代 邵雍

正要雨时须不雨,已成灾处更成灾。

如何百谷欲焦烂,遍地止存蒿与莱。

《悯旱》邵雍 翻译、赏析和诗意

《悯旱》是一首宋代诗词,作者是邵雍。以下是对这首诗词的中文译文、诗意和赏析:

中文译文:

正要雨时须不雨,

已成灾处更成灾。

如何百谷欲焦烂,

遍地止存蒿与莱。

诗意:

这首诗词表达了作者对旱灾的悲悯之情。诗中描述了一种讽刺的现象,当需要雨水滋润的时候,却没有雨水降落,而已经受灾的地方则更加遭受灾害。诗人触景生情,感叹百谷欲枯焦,只有一些野草和蔬菜勉强存活。通过描绘干旱的景象,邵雍抒发了他对农民困境的同情和对自然灾害的忧虑。

赏析:

《悯旱》这首诗词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作者的感受和思考。通过对雨水与旱灾的对比,诗人展现了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,以及人们对自然力量的无奈感和对生活的困扰。诗中的字句简洁有力,形象生动,通过对百谷焦枯和只有蒿与莱残存的描写,展现了干旱带来的可怕景象。这首诗词从一个小角度折射出整个社会的困境和人民的苦难,以及作者对此的关切和同情。同时,这首诗词也反映了宋代农业社会的实际情况,提醒人们关注农民的生计和农作物的丰收。整体而言,这首诗词以简洁有力的语言和深刻的思考,表达了作者对旱灾的悲悯之情,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和人文关怀。